2004-12-02

從「日本朋友的傳真機沒有紙了」談起

上次研究室裡的傳真機沒有紙了,我和中川同學要想辦法換感熱紙。這裡台灣人和日本人又不同了。

我把傳真機翻過來、翻過去,想找什麼「箭頭的符號」啦、「換紙處」的標示啦、遇到接縫處就想試試看能不能打開,甚至敲一敲都用上了。中川同學看了一下,就去找「取扱說明書」開始查「怎麼換感熱紙」又讓我有很多感觸。

很明顯的,她的方法應該是比較好,至少有系統,而且安全。以我土法煉鋼的方式,或許不小心被我先找到了,但是我有可能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,例如隱藏式的卡筍,或用了不正確的施力方向,傳真機可能會被我弄壞了也說不一定。為什麼我沒有養成這種應該是比較好的做事方法呢?

日本的消費電器是世界有名的,說明書印刷精美,說明仔細,操作步驟圖示清楚,Step by Step問題就解決了。

想起我們小時候,外國的產品說明書都是原文的,看不懂,中文說明書不是沒有,就是一、兩張紙就打發了;國產的也不見得好到那裡去,惜字如金,有看跟沒看差不多。近年來說明書的質量大幅上升,進步頗大,但是壞習慣已經養成了,也不好改。還有,國人比較喜歡便宜的東西,對這些附屬品的要求不高,廠商自然也沒必要重視說明書。正規代理商的物品價格高,國人就轉而購買平行輸入的“水貨“,水貨商也大概不太會自己去爭取說明書的翻譯授權,又是一、兩張紙就打發了,甚至沒有。

還有一件事也順帶提一下;暑假回台灣以後,想說要帶什麼土產回日本送給日本的朋友,想了很多,其中一樣是「酸梅湯的真空原料包」,當時就直接買了也沒想那麼多。到了日本送人時,當然要教人家怎麼把原料變成好喝的酸梅湯啊,背面中文的說明日本人看不懂,我來看的時候也傻眼了,其中最經典的兩句話是;「10人份的電鍋內鍋裝八分滿的水」另一句是「砂糖的份量請酌量增減」。

我以前都只有負責喝酸梅湯而已,看老媽做好像也很簡單;一鍋水,原料放在紗布裡,開火煮,差不多的時候再加糖進去,放涼之後放到冰箱就好了。這下頭大了,大家一起猜“10人份的電鍋內鍋裝八分滿的水“到底是多少水?但是“大同電鍋“是台灣的獨門絕招,日本都用電子鍋,誤差不曉得會不會很大?至於濃淡就請千葉先生自己發揮研究的精神了,真是汗顏,不忘交代一聲,“寧願煮濃一點,也不要太稀“因為太濃了加水還不太要緊,煮太稀了就很困擾了。

真是不能理解,水量的多寡為什麼不用公制單位呢?用「幾公升的水」不是很好嗎?不然用幾公斤的水,或是幾台斤的水都可以,至少讓我可以換算。砂糖也是一樣,固然有人愛喝甜一點、有人愛喝酸一點,但是我認為廠商應該要定出一個推薦標準,或者說廠商認為自己最滿意的口味,希望每一個人買回去,都可以很簡單的做出跟廠商自己做出來的是一樣的。個人口味的偏好最後再讓消費者自己決定。

這一點好像是小事,其實是「實驗精神」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點「再現性的有無」。你做的實驗能不能讓其他人用同樣的實驗方法,做出一樣的結果。如果可以,這實驗才是可以被信賴的,否則只有自己做出很完美的數據,全世界的人都沒辦法做出第二次,大概是不會被大家接受的。

呵呵,好像太嚴肅了,不過實事求是、標準化步驟SOP(Standard Of Procedure),不只是企業、工廠有必要。也應該融入日常生活裡,應該也可以省下很多無謂的時間和金錢的浪費。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