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-12-17

順序問題-- 到校的順序、回家的順序

我們學校的科室鎖匙是放在警衛室裡,最後一個回去的人要負責鎖門,也沒有排定是誰,反正最後一個走的就鎖門就對了。離開學校時把鎖匙交還到警衛室。同理,早上來的時候就會自動去警衛室看一下,鎖匙有沒有被其他同事先借走,自己如果是最早到的話就自己登記借鎖匙,自己開門。

我看了好久發現一個現象,最早到的都是「助教授」,而且我們是早上9:00開始看診,理論上只要來得及看診就可以了,結果助教授常常7:30就到校了,教授室的鎖匙由教授自己保管,但是據我的觀察,教授差不多都是8:00左右就來了。有幾次更誇張,赤阪先生早上6:30就到學校了,我認為6:30起床就已經很了不起了,在我起床前一個半小時就到學校!?實在太偉大了。我們都沒有晨間會議,為什麼要這麼早到學校呢?

後來比較熟了,忍不住聊到這個地方,我向助教授提出我的疑問,助教授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,笑笑地告訴我;「來學校看看書啊,讀讀論文啊,準備一天的工作、實驗啊...」我果然問了一個笨問題,同樣的笨問題就不用再問教授一次了。但是問到赤阪先生時,他的回答就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。

赤阪先生說;「我是工作狂,我喜歡工作。」,我想;「果然是日本人沒錯。」,但是這個回答很普通,沒什麼了不起,不過令人吃驚的在下半段,他繼續說;「我已經34歲了,我大概可以活到6、70歲吧,還只剩三十幾年的生命,時間實在剩下不多,我要留下什麼東西在這個世上呢?所以我要把握時間...」

天啊,如果我沒有在今天聽到這些話,兩年後的我也可以想到這些嗎?想到這裡真是震驚又慚愧,全身好像被電流電到一樣。仔細想一想時間真是過得很快呢!日本的諺語也有說;「早起きは三文の得」,我以後也要更積極的運用每一秒鐘。

那他們幾點回去呢?理論上,純粹是理論上,下午5:00診療結束就下班了。大家大概會留到七點左右才走。有一次大家約好去吃宵夜,晚上9:00在學校大門集合,剛好遇到教授和助教授一起出來準備回家。原來如此。後來跟台灣的教授談到這一段往事,教授也只是淡淡的說;「日本教授能夠成為教授一定是有原因的」

當然這裡有一些背景,日本人習慣「單身赴任」,妻小留在其他縣市的老家,自己在工作地點附近租房子住,週末、假期才能回家團聚。在學校和租屋處都一樣是自己一個人,回不回租屋處好像差不多。國人比較多是家長換工作時,全家搬家,如果有上學的小朋友就轉學;不然就是通勤上班,極少聽說台灣爸爸因為到台灣其他縣市工作而另外租房子的。

還有一點因素,日本的醫學大學裡的教授退休,或是助教授職位出缺時,不一定是從自己學校裡的助教授或講師直接升上來,學校會成立委員會遴選,對象是全國優秀的助教授或講師,看學經歷、提出的論文來決定聘請,所以出身大學可能在關西,在九州當助教授,到關東當教授,而且幾乎也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。國內醫學院好像比較沒有這樣,以自己的母校為例,老師多是自己學校畢業的校友。

說到這裡想到以前在台灣時,學校老師有分「留美派」「留日派」,留美的老師覺得下班時間到了就是自己的時間,就應該回家陪家人,過自己的生活;留日派覺得一下班就走似乎不太好,應該多留一會兒。

我現在覺得兩方的說法都言之成理,也都有不完全的地方。

美國的學者的研究題目如果有時間性,比方說一定要每隔四小時觀察一次,我想他們也不會下班時間一到就回家。美國的研究在世界上數一數二,背後一定也有很多為研究做很多犧牲的研究員;留日派覺得太早回家不好,那留下來的時候就要真的有些收穫。如果只是不想太早回家怕落人口實,結果只是留在學校聊天抬槓,那還不如早些回家陪陪家人。

2 個意見:

Blogger 纖毛蟲 提到...

" 美國的學者的研究題目如果有時間性,比方說一定要每隔四小時觀察一次,我想他們也不會下班時間一到就回家。美國的研究在世界上數一數二,背後一定也有很多為研究做很多犧牲的研究員"

當然有,不過在美國這樣犧牲奉獻的研究生或是博士後研究員,很多都是外國人而不是美國人,尤其是亞裔或印度裔...

2/02/2005 12:59:00 下午  
Blogger cerami 提到...

我沒有去過美國,不過我可以猜想到那種情形.....

我想那也是美國之所以國力強大的原因吧。

2/02/2005 08:41:00 下午 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